Loading... # 亲密关系 ## 第1章 人际关系的构成 ### 亲密关系的性质和重要性 - 亲密关系的性质 - 了解(knowledge) - 关心(care) - 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t) - 相互一致性(mutuality) - 信任(trust) - 承诺(commitment) - 归属需要 ### 文化的影响 - 草率同居损害对婚姻的积极态度和维持婚姻的决心 - 亲密关系变化的根源 - 经济发展水平 -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 新科技 - ★性别比例 - 高性别比例(男多女少):老式、传统 - 低性别比例(女少男多):颠覆传统、宽容 ### 个人经历的影响 - 巴塞洛缪的四种依恋类型 - 安全型(低回避、低焦虑) - 痴迷型(低回避,高焦虑) - 恐惧型(高回避、高焦虑) - 疏离型(高回避、低焦虑) ### 个体差异的影响 - 性别差异 - 有些两性差异的确存在,但非常小 - 两性性别内的行为和观点差异往往大于两性之间的平均差异 - 平均得分低的性别中也有许多人的得分高于另一性别的平均得分 - 性认同差异 - 也称社会性别,大多为后天习得 - 工具性(男子气) - 表达性(女人味) - 人格差异 - 大五人格特质 - 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不墨守成规/拘泥 - 外倾性(extraversion):开朗合群/谨慎内敛 -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勤劳可靠/不可靠、粗心大意 - 宜人性(agreeableness):同情心、信任/暴躁、敌意 - 神经质(neuroticism):善变、容易担忧、焦虑和愤怒的程度 - 自尊差异 - 高自尊的人因为对伴侣给自己的爱恋和关心充满信心,即使亲密关系出现困难也能和伴侣拉近距离 - 低自尊的人则持续地怀疑伴侣对自己的关心和信赖,所以一旦关系变糟就从伴侣身边离去,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 人类本性的影响 - 性选择 - 面临不同的繁殖困境 - 养育投入 - 父系不确定 - 文化影响 ### 人际互动的影响 ### 人际关系的消极面 ## 第2章 研究方法 ### 问题的提出 ### 参与者的选取 - 方便取样:任意随机地选取参与者 - 代表性取样:选取所有年龄、国际和社会水平的特定一类人群 ### 研究的设计 - 相关设计 - 实验设计 - 发展性研究设计 - 横断设计 - 纵向设计 - 回溯设计 ### 场景的选择 ### 数据的性质 - 自我报告 - 参与者对问题的解释 - 回忆或知觉的困难 - 参与者报告的偏差 - 自我服务偏差 - 社会赞许性偏差 - 观察法 - 生理测量 - 档案材料 ### 研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 结果的解释和整合 ## 第3章 吸引力 ### 吸引力的基础:一种奖赏 - 直接奖赏 - 间接利益 ### 临近:喜欢身边的人 - 方便:远亲不如近邻 - 我们更容易从身边的人获取奖赏(异地损害亲密关系) - 熟识:重复接触 - 临近的作用 - 熟识能增加吸引力,但过度接触未必 ### 长相吸引力:喜欢那些可爱的人 - 对美丽的偏见:“美的就是好的” - 吸引力的秘密 - 长相吸引力的演化观 - 文化也起作用 - 长相的重要性 - 美丽:交织着的代价与收益 - 长相吸引力的匹配 ### 礼尚往来: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 对未来伴侣的期待值 = 伴侣的外表吸引力 * 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 - 最吸引人的伴侣是长相还过得去,也很有可能接纳我们的人 ### 相似性: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 - 有吸引力的相像种类 - 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相像 - 态度和价值观的相像 - 相似的性格 - 相异并不相吸 - 子主题 - 名望、财富、健康、才能和长相等等都像商品一样,能用来吸引心仪的伴侣 - 发现差异需要时间 - 两个人相识后,需要一段时间来充分了解彼此的共同点和差异 - 即时的吸引力更多地取决于长相而非其他因素 - 刺激-价值观-角色理论:P98图3.8 - 知觉到的相像与真实的相像:挥之不去的错误知觉 - 他们爱上的是另一种人,却认为自己的伴侣就是这种人 - 你就是我要成为的那种人 - 我们往往喜欢那些与我们的理想自我相像的人 - 差异可能随着时间而减少 - 差异会随着时间逐步减少,这有利于伴侣们聚在一起 - 某些相像更重要 - 如果伴侣在一些重要的议题上能和我们保持一致,将特别具有奖赏价值 - “相异”还能相吸:互补性 - 取长补短 - 相像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 相像具有奖赏意义,而相异没有 ### 障碍:得不到的就喜欢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如果人们失去行动或者选择的权力,会奋力争取重获自由 ### 男女两性期望的理想伴侣 - 热情和忠诚,值得信赖、亲切友善、给予支持,善解人意 - 吸引力和活力,长相俊美、性感、外向 - 社会地位和资源,经济宽裕,生活安心 ## 第4章 社会认知 ###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一般指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知觉和判断过程 ### 第一印象及其影响 -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使最先获得的信息印象深刻 - 验证性偏差(confirmation biases):常常寻求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而不是那些证明自己错误的证据 ### 知觉的力量 - 伴侣的理想化 - 积极错觉(positive illusion):尽可能用积极眼光来描述伴侣 - 积极错觉与现实的不符合程度决定了对关系造成威胁的程度 - 随着对伴侣了解程度的增加,不断调整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期望 - ★归因过程 - 归因(attribution):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指人为什么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释 - 行动者/观察者效应(actor/observer effect):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对观察到的伴侣的类似行为的解释完全两样 - ★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欣然地把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极力推脱自己在失败中的罪责 - 伴侣双方总的归因模式能决定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 - 记忆 - 重构性记忆(reconstructive memory):随着新信息的获得人们会不断地修订和改写记忆 - 关系信念 -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 与伴侣的爱情是完美无瑕的 - 每个人只能有一个完美的“真”爱 - 真爱能克服一切障碍 - 一见钟情是可能存在的 - 有害观点 - 争吵具有破坏性 - “读心术”很重要 - 伴侣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 每一次的性生活都应该是完美的 - 男人和女人就是不一样 - 美好的婚姻天注定 - 成长信念(growth belief):只要努力付出,几乎任何亲密关系都能取得成功 - 期望 - 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错误的期望最终变为现实,因为它会诱导被期望人的行为,从而使错误的期望得到实现 - 自我知觉 - 自我概念(self-concepts):广泛的自我了解和自尊 - 社交中自我概念的两种功能 - 自我提升(self-enhancement):对正面、褒扬反馈的渴望 - 自我证实(self-verification):对与自我概念一致的反馈的渴望 ### 印象管理 -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的原因 - 我们在他人面前做的所有事情,其调控策略几乎都是围绕着印象管理的 - 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 - 印象管理策略 - 逢迎讨好(ingratiation) - 自我推销(self-promotion) - 恐吓(intimidation) - 恳求(supplication) - 亲密关系中的印象管理 - 人们管理印象的动机存在个体差异 - 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能力高的人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各种情境下的不同规范 - 我们对于熟悉的人营造的印象所花费的心思通常不如对于陌生人 ### 我们了解伴侣的程度 - 我们对伴侣的了解,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准确 - 了解 - 更多的交往,更为细致的了解 - 动机 - 并非时间越久了解就越深,了解彼此的动机的增加会提高我们的洞察力和准确性 - 伴侣的易理解性 - 特质越明显,人们认知的准确性就越高 - 知觉者的能力 - 情绪智力(emotion intelligence):人们觉知、利用、理解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 危险的知觉 - 对于伴侣的判断更加准确时,反而使得自身不得安宁 - 知觉者的影响 - 如果认为伴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那种人,人们会鼓励伴侣做出某些行为,避免另一些行为,从而改变伴侣 ## 第5章 沟通 ### 人际隔阂(interpersonal gap):表达者的意图和对倾听者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 ### 非语言沟通 - 非语言行为 - ☆提供信息:个体的非语言行为能让他人了解行动者的意图、情感、特质和话语的本意 - ☆调控交往:在流畅的谈话和其他交往中,人们根据非言语行为可以高效率地调节好你来我往的顺序 - ☆限定关系的性质:两人之间人际关系的类型在他们的非言语行为中显而易见 - 人际影响:以目标为导向的行为旨在影响他人 - 印象管理:由个人或者伴侣两人控制的非言语行为,以制造或者提升某种特殊的公开形象 - 非言语沟通的组成 - 面部表情 - 注视行为 - 视觉支配性比率 - 身体接触 - 人际距离 - 亲密距离:0~46厘米 - 人际距离:0.46~1.2米 - 事务距离:1.2~3.7米 - 公共距离:3.7米以上 - 副语言:个体发出的各种声音特征,如节奏、音调、音量和速度 - 各部分的结合:各个部分会彼此强化,共同作用以传递个体连贯一致的情感和意图 - 非言语的敏感性 ### 言语沟通 - 自我表露 - 向他人透露个人信息的过程就是自我表露 - 自我表露的发展过程 - 人际亲密过程模型 - 他们首先必须进行有意义的自我表露 - 他们必须对彼此的个人信息有兴趣和同理心 - 双方必须认识到另一方具有应答性 - 禁忌话题:敏感的问题会危及亲密关系的质量 - 自我表露和亲密关系的满足 - 惯用语: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其中的含义,他们使用的惯用语越多,就越幸福美满 - 自我表露与喜爱相关的原因 - 我们倾向于向自己喜欢的人透露更多的个人信息 - 别人信任我们而对我们进行自我表露,具有奖赏意义 - 言语沟通中的性别差异 - 谈话主题 - 同性谈话易于区分 - 异性谈话没有判断谈话对象性别的方法 - 谈话风格 - 男女具有类似的谈话风格 - 自我表露 - 女性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自我表露 - 男性对女性伙伴进行的亲密自我表露一般多于对同性伙伴 - 工具性对表达性 - 表达性技能比工具性技能更为重要 ### 沟通障碍及其应对 - 沟通不良 - 数怨并诉:同时谈及几个问题 - 偏离主题:从一个问题转移到另一个问题 - 打断 - 批评:讽刺挖苦,贬低和鄙视 - 精准表达 - 行为描述 - 第一人称陈述 - 积极倾听 - 倾听的任务 - 准确地理解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意思 - 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话是在意的 - 准确倾听的方法 - 复述 - 知觉检验 - 守礼而镇定 - 如果我们在谈话时经常大发脾气或者充满敌意,即使信息的传递和接受都非常准确也可能没多少裨益 - 尊重和确认的力量 - 对伴侣的确认,即承认他们观点的合理性,表达对他们立场的尊重,一直都是亲密交往中值得拥有的目标 ## 第6章 互相依赖 ### 社会交换 - 社会交换(social change):与他人交换理想的奖赏 - 奖赏和代价:结果=奖赏-代价 - 人际交往结果的判断标准 - 自身期望 - 没有伴侣情况下的生活质量 - 人际关系的期望收益:结果-CL(比较水平)=满意度 - 比较水平(comparsion level, CL): 测量我们对关系满意程度的标准 - 较高CL:曾有过奖赏价值很高的伴侣关系 - 较低CL:过去经历困难重重的亲密关系 - 人际关系的替代收益:结果-CLalt=依赖度 - 替代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CLalt): 确定我们在其他的亲密关系中是否会更好 - CLalt就是我们可以容忍目前伴侣的最差结果 - 人际关系的四种类型:P184图6.1 - A型:幸福而稳定的关系 - A1:结果>CLalt>CL - A2:结果>CL>CLalt - B型:不幸福但稳定的关系 - CL>结果>CLalt - C型:幸福但不稳定的关系 - CLalt>结果>CL - D型:不幸福也不稳定的关系 - D1:CLalt>CL>结果 - D2:CL>CLalt>结果 - 与时俱变的比较水平 - 当你的CL升高而关系结果维持不变,满意度就会下降 ### 亲密关系的经济论 - 亲密关系的成败不是人际交往数据上的盈亏,有时或许取决于你适应外部不可控压力的能力 - 亲密关系中的负面行为相比相同数量的正面行为有着更大的心理影响力 - 要保持满意的亲密关系,需要至少5:1的奖赏-代价比率 - 奖赏的作用不同于代价 - 奖赏和代价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各自独立 - 接近动机 - 回避动机 - 自我延伸模型:能扩展我们的兴趣、技能和经验的伴侣关系就能吸引我们 - 与时俱变的奖赏和代价 - 关系紊乱:随着伴侣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打断了彼此的生活常规 - 现实主义比浪漫主义更明智 - 我们都知道怎样才能显得谦恭有礼和体贴入微,如果我们愿意就能做到,但这样做需要花心思 - 互相依赖会放大冲突和摩擦 - 亲密意味着伴侣了解你的秘密、缺点和劣势 - 即使人们在结婚之前通常了解他们的大多数矛盾和存在的问题,但婚后仍有意料不到的麻烦 - 了解了那些我们自以为已知事情的真相 - 获悉了那些你根本不知道的令人讨厌的事情 - 亲密关系与我们想象中的快乐无忧、亲密无间的田园似的婚姻生活相去甚远 ### 亲密关系中的贪婪 - 互相依赖的实质:人们都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奖赏,总是想得到最好的人际交易 - 交换关系与共有关系 - 交换关系:人们为他人付出期望得到同等的回报 - 共有关系:伴侣特别关注对方的幸福,彼此不期望任何回报地支持和关照对方 - 公平关系 - 人们只有在成比例的公正前提下才对亲密关系最为满意 - 你的关系结果/你的关系贡献=伴侣的关系结果/伴侣的关系贡献 - 不公平带来的苦恼:处在不公平的亲密关系中的任何人都是紧张的 - 收获不足:受到欺骗和剥削 - 过度获益:负疚感 - 恢复公平的方法 - 要求更好的待遇以便改善结果 - 恢复心理上的公平 - 放弃关系去别处寻找公平 - 多少才足够?公平对待与过度获益 - 关注公平的人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总体低于不太关注公平的人 - 在家务劳动和照料小孩两个敏感问题上,保证公平是明智之举 ### 承诺的本质 - 投入模型认为会保持亲密关系的情况 - 感到幸福 - 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 离开的代价太高 - 承诺的类型 - 个人承诺:人们受到伴侣的吸引、亲密关系令人满意,而希望关系继续时表现出的承诺 - 强迫承诺:离开代价太高,不得不继续现有关系时表现出的承诺 - 道德承诺:来自对伴侣或者亲密关系的道德责任感 - 承诺引起的后果 - 顺应性行为:克制自己以不愤怒来应对伴侣的愤怒 - 牺牲意愿:为了关系的融洽而牺牲自我利益 - 感知到的优越感:认为自己的亲密关系比别人的更好 ## 第7章 友谊 ### 友谊的本质 - 朋友带来的快乐和兴奋往往比配偶带来的要多 - 友谊的属性 - 友谊和爱情的差异 - 喜欢和爱恋都包含对伙伴的正面、热情的评价 - 浪漫的爱情还包括对伴侣的着迷、性的欲望和比友谊强烈得多的排他性的愿望 - 尊重 - 信任 - 资本化 - 好友通常为我们的成功感到欣喜,他们的兴奋能增加我们的快乐 - 社会支持 - 情感支持:关爱、接纳和安慰 - 身体安慰:拥抱或搂抱 - 建议支持:资讯和指导 - 物质支持:金钱或物品 - 应答性 - 认为某人对你的需要和欲望表现出关、尊重、热心和支持 - 友谊的规则 - 大多数人都会有一套人际关系的规则,这种规则既是朋友应(或不应)履行某些行为的共同文化信念 - 这些规则包括公平、信任、自我表露、支持、关爱及亲密关系其他令人满意的方面 ### 友谊的毕生变化 - 童年期:儿童期成功的人际关系为成年阶段亲密关系的美好结果奠定了基础 - 青少年期 - 依恋方式 - 寻求亲近 - 抗议隔离 - 避风港湾 - 安全基地 - 成年早期 - 学会怎样建立持久、忠诚的亲密关系 - 中年期 - 二元退缩:人们与爱人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而探望朋友的次数越来越少 - 老年期 -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友谊随着年龄的这种变化是因为老年人和年轻人不同的人际目标 - 老年人交际的目标指向友谊的质量而非数量 ### 友谊的差异 - 同性友谊中的性别差异 - 女性之间的友谊:感情分享和自我表露 - 男性之间的友谊:共同活动、相伴相随和搞笑娱乐 - 友谊的个体差异 - 自我监控 - 自我监控水平高,朋友多,亲密度不高 - 自我监控水平低,朋友少,亲密度高 - 性取向 - 互相依赖和自我构念:指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看成是与他人相互依赖(而非各自独立)的人 ### 友谊发展的障碍 - 胆怯 - 特征 - 惯常羞怯者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 - 他们倾向于怀疑自我 - 感到自己能力不足 - 孤独 - 孤独的层面 - 社会隔离:我们不满于缺少朋友和输入的社交网络而引起的孤独 - 情感隔离:我们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而引起的孤独 ## 第8章 爱情 ### 爱情简史 - 爱情态度体验的影响因素 - 文化价值:爱情是值得拥有的还是可有可无的情感体验? - 性欲:爱情应该有性行为还是与性无关? - 性取向:异性之间和同性之间都能相爱吗? - 婚姻状况:爱情只专属于婚姻,还是可以保留给第三者? ### 爱情的类型 - 爱情的三角理论 - 组成 - 亲密:热情、理解、沟通、支持和分享 - 激情:性的唤醒和欲望 - 承诺: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 生理学的视角 - 性欲和性驱力:由荷尔蒙调控,使人们有了与人交媾的动机,从而促使人们成功进行繁殖 - 吸引力:由多巴胺和5-羟色胺(可能)调控,促使人们追求他们所偏爱的特定的恋人 - 依恋:由神经肽催产素调节,使得夫妻们厮守在一起的时间足够长,从而能够保护和供养他们年幼的子女 - 浪漫狂热之爱 - 浪漫的爱情包含亲密和激情 - 唤醒 - 吸引力的影响因素 - 生理唤醒,如心跳加快 - 相吸另一个人是引起你唤醒的原因 - 肾上腺素增强了人们的爱情体验 - 思维 - 我们的判断会以其他方式与浪漫发生关联,比如爱人对彼此的看法显然不同于朋友 - 人们对伴侣做出的特殊判断也很重要,人们会低估或忽视爱侣的缺点 - 当我们坠入爱河时,甚至我们对自己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自我延伸模型:爱情会使我们的自我概念得到扩展和变化 - 相伴之爱 - 相伴之爱包含亲密和承诺,比浪漫之爱更加稳定 - 生理基础 - 促进人放松并减少压力的神经肽催产素好像与相伴之爱有关 - 同情之爱 - 对伴侣的幸福进行利他主义的关心和关注 - 会与爱人同甘共苦,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自己亲近的人受到伤害 - 爱恋风格 - 情欲之爱 - 游戏之爱 - 友谊之爱 - 狂热之爱 - 利他之爱 - 现实之爱 ### 爱情的个体和文化差异 - 文化 - 文化的差异使得爱情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 依恋类型 - 亲密 - 激情 - 承诺 - 关爱和看护 - 年龄 - 多数人会变得更成熟 - 性别 - 男性和女性在爱情方面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 ### 爱情能持久吗 - 浪漫爱情为何难以持久 - 幻想促进了浪漫 - 新奇为新确立的爱情注入兴奋和能量 - 柯立芝效应 - 唤醒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消失 - 爱情的未来怎样 - 幻想、新奇和唤醒,一般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弱,所以浪漫的爱情亦会日渐消退 - 能维持幸福婚姻的人通常会向配偶表达出许多相伴之爱 ## 第9章 性爱 ### 性态度 - 对随意性行为的态度 - 只要未婚的恋人是在有承诺的爱情基础上发生性行为,就可以得到容许 - 男性比女性更可能认为没有爱情的性也可接受 - 性的双重标准:人们对女性的性经历或性宽容的评价要比男性更为严厉 - 对同性恋的态度 - 同性关系与异性的伴侣关系运转的方式大抵相同 - 性取向与个体能否成为富有爱心、善于教育的父母根本没有关系 - 婚姻对人们(包括男同和女同)有益 - 性态度上的文化差异 ### 性行为 - 第一次性行为 - 到20岁时,只有少数人(15%)还未曾有过性行为(虽然我不懂,但我大受震撼.jpg) - 如果第一次性行为遵循了伴侣明确表达出的爱意和承诺,则伴侣们常常会把它体验成关系的积极发展,能增加彼此的亲密感情 - 忠诚关系中的性行为 - 发生性行为的理由 - 性的情感成分 - 性的肉欲方面 - 实用的理由 - 比如生孩子、使伴侣嫉妒??? - 不安全的理由 - 提高个体的自尊、防止伴侣移情别恋 - 性行为次数的影响因素 - 亲密关系性质 - 个体的年龄 - 性取向 - 不贞 -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强烈反对处在忠诚伴侣关系中的人发生伴侣外性行为 - 社会性性行为取向 - 优质基因假说 - 能追求到长期的伴侣,为她们提供保护和喂养后代的资源 - 暗中从其他男性那里为她们的后代寻求更好的基因 - 精子竞争 - 性欲望 - 男性比女性有着更高的性驱力 - 安全而明智的性行为 - 大多数大学生约四分之三都曾有过随意的性关系 - 发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原因 - 低估了不安全性行为的风险 - 特殊安全错觉:大多数人认为不幸的事情通常更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而自己不会这么倒霉 - 错误决策 - 性唤醒:男性一旦变得性兴奋,真的会失去自制力 - 酒精近视:人们在醉酒后思考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会降低 - 人众无知:人们错误地认为他们的情感和信念与其他人不一样 - 权力不等:权力是让伴侣按照你的期望来行事的能力 - 禁欲教育 - 亲密感和愉悦度的减少:不使用避孕套通常能更好地享受性生活 ### 性满足 - 无论性行为的频率怎样,只要它能实现人类对自主(autonomy)、能力(competence)和交往(relatedness)的基本需求,性的互动就最有奖赏价值 - 性沟通 - 那些能坦率谈论性行为的人与那些只会不时地嘟囔抱怨的人相比,前者与伴侣有着更为满足的性互动 - 如果异性恋者能诚实地告诉对方自己喜好和讨厌的性方式,以及对方应该怎么做,他们就可能拥有更高质量的性生活 - 性满足与关系满意度 - 我们喜欢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当伴侣有着类似的性经历时伴侣们就会感到更为满足 - 充实快乐的性生活使得伴侣关系更让人感到满足,对伴侣的的爱意也使得性生活更加具有奖赏价值 ### 性胁迫 - 如果伴侣一方在违背另一方意志的情况下,故意哄骗、引诱、威胁、甚或强制对方与之发生性接触,则会损害伴侣的性互动和伴侣关系 - 怎样减少性胁迫的发生 - 请当心那些把性行为看成角逐某种利益的恋爱对象 - 请远离麻醉类物品 - 下决心坚定地反抗任何性侵犯的苗头 ## 第10章 压力与紧张 ### 感知到的关系价值 - 如果我们感知到的关系价值低于我们的期望,就会感觉受伤 ### 感情创伤 - 他人温和的拒绝带来的感受通常和更大程度的拒绝一样糟糕 - 关系贬值:即我们感知到的关系价值减少或者其他人对我们的尊重明显下降——带给人的感受尤为可怕,会引起多种痛苦的情绪反应。 - 感情的创伤非常类似于身体的伤痛 - 依恋关系的影响 - 高忧虑被弃的人受到关系贬值的伤害要远甚于那些忧虑较低的人 - 高回避亲密的人在他人回避时体验到的痛苦较小 ### 伴侣排斥 - 在亲密关系中也经常会出现人际拒绝,即受到身边人的忽视和横眉冷对 - 排斥可能产生的后果 - 如果归属需要受到威胁:受到排斥的人会努力重新获取伴侣的尊重,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 也可能寻找新的较为宽容的伴侣 - 如果排斥看起来不合理:可能发生更为敌对的反应 - 排斥是非常令人体验的体验,其引起敌对和顺从的几率是一样的 ### 嫉妒 - 嫉妒包含多种情感体验,既有悲观失落也有因伴侣具有吸引力而产生的自豪感 - 嫉妒的两种类型 - 反应性嫉妒:人们在觉察到自己所珍视的亲密关系面临实际的威胁时产生的嫉妒心理 - 怀疑性嫉妒:指伴侣并没有不端行为,个体只是由猜疑所引起的嫉妒 - 容易嫉妒的人 - 要产生嫉妒之心显然需要先对亲密关系产生依赖 - 高自尊的人的确比低自尊的人更少嫉妒别人 - 门当户对的另一个原因:大多数人都想得到最合意的伴侣,但如果他们真的拥有了完美的伴侣,却又会因为伴侣能得到更优秀的伴侣而感到威胁 - 依恋类型的影响 - 痴迷型:他们贪婪地寻求接近伴侣,但又总是担心伴侣不会回报以足够的爱恋 - 恐惧型:忧虑被人抛弃,所以在容易引起嫉妒的情境下会体验到类似的焦虑和怀疑 - 人格特质的影响 - 高神经质的人经常会忧心忡忡,特别容易发生嫉妒 - 传统的性别角色的影响 - 大丈夫式的男性和女子气十足的女性比起双性化的人更容易嫉妒别人 - 让人嫉妒的人 - 如果伴侣对其他人发生兴趣,我们就会变得嫉妒 - 让人嫉妒的事物 - 男性对伴侣在性事上的不贞会激起最强烈的嫉妒 - 女性对伴侣在感情上的不贞反应更激烈 - 对嫉妒的反应 - 安全型和痴迷型:更可能表达自己的忧虑并努力修复亲密关系 - 恐惧型和疏离型:更有可能假装一切均好或者装作一点也不在乎,以逃避问题或者否认自己的苦恼 - 积极有效地应对嫉妒 -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网上到处窥探伴侣的信息,由此导致完全没有必要的担忧,你可能就需要离开电子屏了 - 克服嫉妒影响的策略 - 依靠自己: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产生愤怒或尴尬的情绪体验 - 增强自己:思考自己的优秀品质,从而提升个体的自尊 ### 欺骗和说谎 - 亲密关系和普通关系中的说谎行为 - 与一般的熟人和陌生人相比,人们较少对自己的爱人和朋友说自利、贪婪的谎言,说谎的次数也更少 - 欺骗者猜疑:当人们对别人说谎时,他们经常会认为谎言的接受者也因此不值得信任 - 谎言与说谎者 - 不安全型依赖的人较安全型的人会说更多的谎言 - 谎言一般比真实真相更简短、更缺乏细节 - 对伴侣欺骗行为的察觉 - 亲密伴侣彼此有着私人的、独特的了解,这能让他们敏感地判断彼此的行为 - 事实偏见:认为伴侣一般都在讲真话 - 随着亲密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信任也在增加,伴侣们察觉彼此欺骗的准确性却有减无增 - 在亲密关系中许多谎言并未被当场察觉,如果一方发现事实,则往往是事后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发现了证据,或者说谎者偶尔承认错误 ### 背叛 - 背叛的定义:有时候,伴侣会做一些有害的事情(或者不能完成好事情),这会违背我们对亲密关系已知的期望 - 背叛的个体差异 - 背叛者不太相信他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别人与他们一样有着背叛动机 - 背叛的两面性 - 背叛者经常认为他们的行为没有危害,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 被背叛者一般对越轨行为后果的批判更为严重 - 背叛几乎总是会给亲密关系带来负面、有时候甚至是持久的影响 - 应对背叛 - 勇敢地正视背叛而不否认它的存在 - 以积极的眼光重新解释背叛,并把它作为促进个人成长空间的动力 - 依靠朋友,寻求支持 ### 宽恕 - 一旦出现痛苦的背叛行为,亲密关系仍要继续发展的话,宽恕就必不可少 - 影响宽恕的因素 - 不安全型的人不如安全型的人宽容,因为前者更多地沉溺于愤怒的思绪中 - 随和性较高的人也能相对轻松地宽恕别人,因为他们比其他人能更好地区分罪责和愤怒 - 神经质和自恋也会阻碍宽恕 - 任何宽恕 - 要谦卑、真诚地道歉 - 受害者一方的同理心 - 放弃对越轨行为的耿耿于怀 ## 第11章 冲突 ### 冲突的性质 - 冲突的定义 - 只要个体的动机、目标、信念观点或行为妨碍别人或者与别人矛盾,就会发生人际冲突 - 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 - 任何两个人在情绪和偏好上都会不时地存在差别 - 冲突不可避免还因为在亲密关系中总交织着一定的张力,它们迟早会引起一些紧张 - 冲突的频率 - 影响冲突频率的因素 - 人格 - 依恋类型 - 生命阶段 - 相似性 - 酒精 ### 冲突的过程 - 激发事件 - 激发事件的类型 - 批评 - 无理要求 - 拒绝 - 累积的烦恼 - 归因 - 归因方式不同造成造成冲突 - 如果人们不能认识到他们的伴侣总是有其独特的个人观点,就会产生令人沮丧的误解 - 如果这些不同的观点显露出来,伴侣们就会卷入归因式冲突,为彼此解释的孰是孰非而争斗 - 介入和升级 - 一旦出现激发事件,要么介入冲突,要么避免争端、搁置争议 - 要求/退避模式 - 一方批评、不断唠叨、向另一方提出要求,而伴侣逃避正面接触、退避、采取守势 - 多数情况下女性是要求者而男性是退避者 - 协商和顺应 - 友善的手段 - 通过接受责任或者做出让步或妥协表明解决问题的意愿 - 通过复述表明支持对方的观点 - 用第一人称陈述进行自我表露 - 提供赞许和关爱 - 协商的建议 - 保持乐观 - 尊重你自己及伴侣的意见 - 总是坚持我们一起做事 - 在激烈的讨论中偶尔暂停一下 - 应对冲突:四类夫妻 - 多变型:夫妻会发生频繁、激烈的争论,但他们能充分运用智慧和真爱来缓和愤怒 - 确认型:夫妻更有礼貌地争斗,他们的讨论或许会变得很激烈,但他们常常通过表达同理心、理解对方的观点来彼此确认 - 逃避型:他们回避正面对抗,如果他们真要讨论他们的冲突,也非常温和和谨慎 - 敌对型:他们讨论充斥着批评、蔑视、防卫和退避,讨论的世界越长,他们就会变得越压抑 ### 冲突的结果 - 冲突的结束 - 分离:指伴侣一方或双方在冲突没有解决时就退出 - 支配:指伴侣一方得逞,另一方停止反抗 - 妥协:指双方都降低期望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替代办法 - 整合式一致:指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地满足双方最初的目标和期望 - 结构性改善:指伴侣不仅得到他们想要的,而且还从中得到学习和成长,使他们的关系发生可喜的变化 - 冲突的益处 - 对于冲突造成的困境而言,冲突本身就是促进亲密感必不可少的手段 - 冲突能暴露潜在的问题和矛盾,这样才有可能寻求解决方法 - 改变的建议 - 不要退避 - 不要消极 - 不要陷入负面情感互相作用的怪圈 - ★说话者-听话者技术 ## 第12章 权力和暴力 ### 权力和互相依赖 - 权力的来源 - 权力是建立在有价值资源控制的基础上 - 较小利益原则:在任何伴侣关系中对于继续和维持亲密关系利益较小的一方在伴侣关系中拥有更多的权力 - 权力的类型 - 命运控制:一方能独断地决定伴侣关系的结果,因而控制着伴侣的命运 - 行为控制: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鼓励伴侣也朝着理想的方向来改变 - 资源的类型 - 权力基础 - 奖赏权力和强迫权力:个体给他人赐予各种奖赏和惩罚的能力 - 合理权力:我们的伴侣认为我们有合乎情理的权力命令他们怎么做,并且他们有遵从的义务 - 参照权力:伴侣崇拜我们并且因为感到与我们有关联而心甘情愿地按我们的要求行事 - 专家权力:伴侣认识到我们出众的知识和经验,并因为我们懂得比他们多而受到我们影响 - 信息权力:我们握有影响伴侣行为的特殊信息 - 男女两性和资源的控制 - 男性和女性一般面临着相对资源的差异 - 社会规范支持并维持男性的支配地位 - 男性由于体型更大、力量更强通常还有许多强迫权力 - 权力的过程 - 谈话 - 非言语行为 - 非言语的敏感性 - 权力的风格 - 权力的结果 - 大多数人都会说他们想与自己的爱人保持平等的伴侣关系,但我们所处的文化却认为男性主导理所当然 - 权力的两面性 - 如果人们在承诺的爱情关系中采用共有取向,他们一般会为了伴侣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使用权力,而不是为了自私的目的 ### 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 暴力的普遍性 - 伴侣暴力的种类 - 情境性伴侣暴力:一般从失去控制的剧烈冲突中突然爆发 - 亲密恐吓:伴侣一方把暴力作为控制和压迫另一方的工具 - 暴力抵抗:伴侣有力地对亲密恐吓进行反击 - 亲密关系暴力中的性别差异 - 女性和男性一样具有暴力倾向 - 暴力的相关因素 - 情境性伴侣暴力 - 当我们感到愤怒时,大多数人都体验到暴力冲动,却不会根据冲动来行动 - I立方模型(SCV的影响因素) - 激发因素:始于引起伴侣一方或双方争吵或愤怒 - 促动因素 - 个体生命早期事件:幼时目睹家暴,长期接触太多攻击性的媒介 - 持久的个人特征:脾气暴躁、容易发怒 - 抑制因素 - 性格层面的自控能力 - 具有高超问题解决能力的伴侣 - 亲密恐吓 - 原因 - 防止伴侣离开自己 - 反社会或者自恋 - 亲密恐吓最可怕的一面是这种攻击性能传给后代,在暴力家庭长大的孩子更可能有暴力倾向 - 暴力的基本原理 - 为了支撑起他们男性的自我概念,他们可能试图控制别人,尤其是那些身体上比他们弱小的人 -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亲密暴力使得伴侣关系更加恶化,一点也不称心如意 - 受害者不离开的原因 - 她们不离开是因为尽管存在虐待,她们并不认为离开对她们更有好处 ## 第13章 亲密关系的解体与消亡 ### 离婚率的变化 - 离婚的普遍性 - 人们结婚结婚时尽管带着各种善良的意图和温暖的感情,但他们白头偕老的机会就如同投掷硬币得到“正面”的概率 - 离婚率增加的原因 - 与过去相比我们对婚姻持有不同、更高要求的期望 - 当女性能在经济上独立于男性时,离婚率就更高 - 社区规范是阻遏离婚的重要因素 - 同居的人后来离婚的风险增加了 - 对婚姻制度的不尊重 - 对婚姻结果的不利期望 - 更强烈的离婚意愿 - 经历父母离婚的儿童在他们长大后更可能离婚 ### 离婚的征兆 - 障碍模型 - 影响关系破裂的因素 - 吸引力:亲密关系提供的奖赏能提升吸引力,而亲密关系付出的代价则会减弱吸引力 - 替代选择:可获得的其他伴侣 - 逃脱亲密关系的阻碍:婚姻的法律和社会压力、宗教和道德约束、打赢离婚案子和抚养两家子女的经济负担 - 脆弱-应激-适应模型 - 导致离婚的额外因素 - 脆弱:个体成长家庭里的不幸经历、受教育程度低、适应不良的人格特质、拙劣的社交技能或者对起反作用婚姻的态度 - 应激:几乎每一桩婚姻都必然会面临偶尔的压力事件,这需要伴侣彼此提供支持并适应新的环境 - 适应:每位伴侣成功适应的能力影响了他们婚姻的质量,同时婚姻质量反过来又影响伴侣的适应能力 - 亲密关系适应过程(PAIR)项目结果 - 婚姻失败的解释 - 持续的动力:伴侣把求爱期间就浮现出的问题、矛盾及持续的脆弱带入了他们的婚姻之中 - 突现的危难: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夫妻陷入婚后日益增加的冲突和否定的覆辙之中,而这些在婚姻开始时并不存在 - 幻灭:当人们认识到他们的伴侣关系并不像起初看来那般美好,任何婚姻中存在的浪漫都会消退 - 婚姻早期岁月(EYM)项目结果 - 夫妻确立亲密关系的社会背景对他们的婚姻结果有重大的影响 - 不管伴侣们是多么尊重和珍视婚姻,贫穷可能把任何夫妻都置于离婚的风险之中 - 婚姻问题的个体知觉 - 文化背景:无过错离婚法和影响经济机会的歧视 - 个人背景:家人和朋友的社交圈以及我们居住的邻里环境 - 关系背景:伴侣通过对彼此的知觉和互动缔造的亲密环境 - 特定的离婚信号 ### 分手 - 与婚前伴侣的分手 - 个体的不满逐渐或突然发作 - 结束亲密关系的个人或共同愿望 - 个体推出亲密关系时的迅速或拖延特征 - 是否有修复关系的企图 - 离婚的步骤 - 个人阶段:伴侣一方变得不满意 - 双人阶段:出现旷日弥久的协商、对峙或者尝试适应 - 社交阶段:伴侣们公开宣扬他们的苦恼 - 善后阶段:通过认知加工克服他们的失败,并丢弃过去的伴侣关系 - 复兴阶段:作为单身重新进入社交生活 ### 分手的后果 - 解体后的关系 - 克服消极情绪 - 离婚不同于恋人分手 - 适应:整体来看,离婚是困难的跋涉过程,人们在离婚后的岁月里并不太顺利 - 社交圈子:人们在离婚后的数年里社交圈子一般变得更小 - 经济资源:当女性离婚后,财务状况通常会恶化 - 前配偶之间的关系:当夫妻有小孩时,离婚并不意味着他们彼此的联系就会结束 - 父母离异的孩子 - 双亲丧失:儿童在失去父亲或母亲后景况可能不太好 - 双亲应激:任何能干扰或削弱养育儿童的应激源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 经济苦难:有时也许是离婚之后出现的贫困环境,而非仅仅离婚本身增加了儿童的负担 - 双亲冲突:父母之间尖酸刻薄的交往看来让他们的孩子难以承受 ## 第14章 亲密关系的维持和修复 ### 亲密关系的维持和提升 - 关系维持机制:人们为维系他们的伴侣关系而采取的有策略的行动 - 保持忠诚 - 认知维持机制 - 积极错觉:彼此理想化并尽可能以最好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亲密关系 - 感知到的优越感:忠诚的伴侣往往会认为他们的亲密关系比大部分人都要更好 - 对替代选择的无视:意识不到自己在替代关系中可能得到的好处 - 贬低诱人的替代选择:让人们感到其他可能的伴侣并不如他们现在拥有的伴侣有吸引力 - 行为维持机制 - 牺牲的意愿:承诺的人常常意愿为亲密关系做出各种个人牺牲 - 米开朗基罗现象:当伴侣的行为表明他们鼓励我们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时,亲密关系有可能变得更加亲密 - 顺应:忠诚的爱人还倾向于忍受伴侣的一些不严重的苛刻对待而不还击 - 自我控制:个体处理自己的冲动、控制自己的思绪、执着地追求既定目标并抑制不当行为的能力 - 玩乐:当伴侣能一起参与新异的、具有挑战的、令人兴奋和快乐的活动时,他们通常感到满足 - 宽恕:那些忠于伴侣关系的人在伴侣背叛之后更可能宽恕对方 - 保持满足 - 欣赏你的伴侣 - 表达你的感激 - 重复上述两步 ### 修复关系 - 自我实践 - 第三方的旁观者对我们关系的知觉往往比我们更冷静和公正 - 预防性维持 - 在问题发生之前,精细地调整伴侣的期望和沟通技能或许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 婚姻治疗 - 行为的方法 - 夫妻行为治疗 - 夫妻认知-行为治疗 - 夫妻行为整合治疗 - 情绪中心的治疗 - 顿悟导向的治疗 - 婚姻治疗的共同特征 - 尽管婚姻治疗的名称和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它们都有某些共同特点 - 你选择的治疗师可能和你选择的治疗方法一样重要 - 吸引你的治疗方法更可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改变,这种乐观的态度非常有影响力 ### 结语 - 不管你如何细心地呵护你的汽车,迟早会用坏而必须更换,但亲密关系却根本未必会如此 最后修改:2024 年 02 月 13 日 © 允许规范转载 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